Popular Posts

《NY》Lincoln Square

話說Lincoln Square是我當初坐MegaBus到紐約的路途上經過的,我那時候一看到那麼漂亮的建築物和環境,當下決定一定要排進我的行程裡,後來網上google一下得知很多人會去那邊聽免費的音樂會,更堅定了我要去那裡的信念。

這一棟建築物大概是Lincoln Square最顯眼的一棟,而它其實就是茱莉亞音樂學院The Juilliard School。

面向Broadway的是Alice Tully Hall,裡面有用餐區和售票口,專賣在Lincoln Square這一帶開演的音樂會。


我本來想找個免費的音樂會聽聽,但是在節目單上看到了今日的表演演奏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就下手了(之後證明,這錢花的很值得)。售票員看我是學生就直接給我學生票,也沒讓我選位置,不過很便宜,才$23美金。

買完票後我就在附近逛逛,順便看一下晚上的表演地點Avery Fisher Hall

Avery Fisher Hall


噴水池超美麗!

The Arnold and Marie Schwartz Gallery Met


左邊那棟則是David H. Koch Theater

The Arnold and Marie Schwartz Gallery Met的左邊區塊有一塊花園和露天舞台Out of Doors
通常這裡夏季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免費戶外表演。



還有很貼心的立牌寫著今日表演節目

The Arnold and Marie Schwartz Gallery Met的右邊區塊


看到這裡,不禁開始羨慕起紐約人。也許住在這裡的人會嫌紐約人多壅擠吵雜、交通一團亂、物價又高等,可是在我看來他們所處的環境多好、資源多豐富,紐約是很熱鬧很吵沒錯,但是何嘗沒有寧靜之處?公園又多又大,不怕沒地方帶小孩玩或是溜狗。聽音樂會也很方便,光是紐約人的休閒娛樂就數都數不清了。總而言之,有錢的紐約人或是在紐約讀書的學生是很幸福的。

除了音樂廳,當然還有戲院。


來這裡真得很棒,想聽音樂還是看電影,任君挑選。

戲院那棟建築和茱莉亞音樂學院那棟之間有一個通道,跨過W 65 St.

參觀茱莉亞音樂學院似乎要預約團體參訪,不能單獨進入參觀,所以警衛不准我進去,我只好照一下門口意思意思。不過好心的警衛還是給了我一份手冊,算是補償吧!


想到Lincoln Square的話搭地鐵就可以了,很方便。累的話可以在地鐵站前的Richer Tucker Square坐著休息;無聊的話旁邊就是超級好逛的Century 21。而往東邊走一個Block就是中央公園了,只能說Lincoln Square地理位置真的太優了。


等待七點的pre-concert recital的期間我走到中央公園閒晃


待我快七點回到Lincoln Square時,那裡頓時變得好熱鬧,原來大家被樂隊在沿路上敲鑼打鼓的聲響給吸引過去了



最後人群聚集在舞台前





< >

《NY》Lower Manhattan


2013.08.08
 City HallTribecaSOHO, DowntownLittle Italy, ChinatownBrooklyn BridgeCentury21
我的足跡遍佈紐約下城......

話說上次三天的紐約行根本不夠,於是我在回台灣前一個星期又跑到紐約一次。這一次連同上一次,我算是走了比較多地點,但是還是很不滿足。說真的,一個月玩紐約都不太夠了,更何況我前前後後待在紐約的時間只有六天。

來往紐澤西和紐約的交通工具除了巴士,另一個是叫作PATH的鐵路。我都是在Harrison搭上車,然後在World Trade Center下車,PATH跟巴士比起來真的是方便又省錢。

八月八日這一天,我的目標就是曼哈頓下城。

一早我先來到了紐約市政府附近: City Hall Park
遠處那棟高高、有點弧度的建築物是Dept of Finance

看到噴水池四周的燈了嗎?那是瓦斯燈,站在旁邊還可以聞到一股淡淡的瓦斯味。

從公園裡的一條小路穿出來到中央街(Centre St.)面對的正是Brooklyn Bridge的曼哈頓起點,於是心裡盤算著,等我到Tribeca、SOHO、Chinatown繞一圈再回來征服它Brooklyn Bridge。

右側正是Department of Finance(不過我不懂為何建築物上面寫著New Amsterdam DCXXVI)。它的造型很特別,是厚圓弧狀的,又高又壯觀,真不愧是全球金融中心的政府金融部門啊!


位在Chamber's St.上,和Dept of Finance垂直,並像夾角一樣包覆著City Hall Park的是Surrogate's Court。這兩棟建物實在太顯眼、太龐大,想要忽略都很難。

正門同樣面對Chamber's St.上的還有Dept of Education


下一站Tribeca。老實說,我覺得這一區挺普通的,有很多像住宅的公寓大樓,還有一個主要的公園─Washington Market Park和位在隔壁的Borough of Manhattan Community College(BMCC)。不過這一區感覺很寧靜,沒什麼觀光客,大多是居民帶著小孩散散步、到公園玩耍。紐約Time Out城市指南這麼介紹Tribeca:Tribeca的發展歷史正是下曼哈頓地區逐漸貴族化的教科書,這裡不乏投資商虎視眈眈地關注著,許多大明星和藝術家也都搬了過來。

忽然想到,我應該走到Hudson river河邊看看的,那裏應該會比較有特色。


離開了Tribeca,我沿著Greenwich St.向北走,來到了熱鬧的SOHO區。SOHO雖說是比Tribeca那裡熱鬧,但還是跟中城如Time Square那種繁華且夜夜笙歌的感覺很不一樣,它多帶了分古味和人文氣息,我很喜歡。


本來都不想逛Forever21了,但是看到這樣的擺設佈置……怎麼可能不被吸引進去!這和我在波士頓看到的店根本不同,波士頓的Forever21像大賣場一樣,廉價衣服到處充斥,擺設也很凌亂,有種此地不宜久留的感覺。但紐約就不一樣,好時尚!店面明窗淨几,連帶的把衣服的質感也提升了。

話說位在Broadway和Prince St.交界處的Dean & DeLuca這家店是我正好路過的,生意非常好,人潮不斷,我也去湊個熱鬧。照片中的右側都是一區區的櫃台,有賣蛋糕、起士、飲料等,左側則是賣一些麵包、酒類等食品雜貨。整間店是長條狀,很深。裡面冷氣開的很強,很舒服,又什麼都有賣,難怪生意這麼好。

於是我買了一杯牛奶……
補充完體力後,接著往Little Italy走。
美國各地的義大利城的共通特色大概就是有很多義大利美食吧!




Chinatown幾乎是跟Little Italy連在一塊兒的。
紐約的唐人街其實很乾淨、整齊,不像人家以前講的那樣髒亂。路上的人都講廣東話,店裡的店員也是,大概都是從廣東來的。很難想像這些人在紐約是如何生存下來的,每每看到走在路上的老伯阿嬤,我都在想,他們遠渡重洋到美國的原因。也許從他們的上一代開始,一直封閉在這個中國城。



包厘街Bowery St.算是整個Chinatown的主幹道。
驚見日出茶太Chatime和走中國風的麥當勞


順著包厘街繼續往南走,我經過了一個小廣場─Kimlau Square。Kimlau念起來像廣東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不過廣場裡竟然立著林則徐的銅像,上面還寫著"世界禁毒先驅林則徐Pioneer in the war against drugs 1785-1850"。我都不知道原來林則徐在在美華人的地位這麼重高。

終於快要到Brooklyn Bridge了,沒想到竟然給我下大雨......

從曼哈頓走Brooklyn Bridge到布魯克林全程走路大約耗費20-30分鐘,短短的幾十分鐘真是值得,不僅橋很漂亮,兩側的風景也很美麗。除了步行,也可以騎腳踏車,路上會劃一道白線,右邊給行人走,左邊則是腳踏車專用。

左右兩側是車道

 真的太美了~~~


右邊那座橋是Manhattan Bridge,橋上給車子通過,下層則是地鐵,但是人不能走。正下方那條河是East River。

快到布魯克林了。
回頭一望曼哈頓,那些高樓大廈還被尚未散去的雲層遮住了些,天氣是越來越好了。

底下那一塊是Brooklyn Bridge Park,從那邊欣賞曼哈頓一定很美,但是我那時候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好地方,就匆匆搭地鐵回曼哈頓了。Brooklyn Bridge值得走好多次,天氣晴朗的時候、夜晚、下雪的時候......

































< >